【资料图】
2023年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的通知》,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赫然在列,为云南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那么,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到底有什么亮眼的经验和做法呢?
一是土,一方乡土经过140多年孕育“修得正果”。杨柳树村枇杷的来历和厂街铜矿开采息息相关。据《云南矿志》记载,厂街铜矿“明末清初即以大规模开采,清代中期尤甚”。又据《永昌府志》记载“清康熙四十四年,总督贝和诺首开直至乾隆九年封闭,历时40年,属清政府官办矿山……工人多达数千人”。因为开采铜矿,五湖四海的工人不断来到这里,用来充饥的枇杷也随身携带而来,反复咳嗽的工人吃了枇杷,就奇迹般好转。于是,工人们就把枇杷核收集起来埋在土里,斗转星移,四时交换,一棵棵枇杷长高长粗,开花结果,成为工人们的特定食物和药物。
二是“特”,“特”在大一个、黄一个,摘一个、甜一个,充满当地风情。“客户看中的是枇杷的口感,信赖的是枇杷的品质,我们时刻都绷紧绿色生态种植这根弦。”正如农场主王正明所言,由于有历史渊源,通过选种育成的“大五星枇杷”,采用绿色种植方式,生于长空,长于烈日,熟于自然,果大色鲜、果形端正、果实肉厚多汁。2018年,王正明注册了“厂街枇杷”商标,2020年永平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被评为“州级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大五星枇杷”入选云南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3年永平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如同一颗火种,“大五星枇杷”点亮了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之路!
三是“产”,“产”在联农带农富农,“联得准”“带得稳”“富得久”。按照枇杷生长规律来发展产业,线上线下打通产业链条,是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把“大五星枇杷”变成增收致富“金果果”的重要法宝。农场成立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绿野枇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的种植模式,采取“五统一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供应农资、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高质量发展枇杷产业,解决了种植地块不集中、质量标准不统一、产地和销地机制性梗阻等问题,确保186户农户的枇杷种得好、卖得俏。根据近几年枇杷产量测算,丰产期的1200亩枇杷,亩产量达到1.5吨以上,亩产值达1.5万余元。预计未来5年,农场1961亩枇杷全部进入丰产期后,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产值可达2000万余元、人均增收可达1.3万元。如今,“大五星枇杷”已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边瓦金村、瓦畔村、岔路村等村庄相继种植枇杷。厂街乡3000多亩“大五星枇杷”既鼓钱袋又富脑袋,成为永平县越来越多“土特产”走出大山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