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被司马昭的手下杀害,太后极其配合得为司马昭洗白,司马昭也上书表示无辜。总之,事情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过去了。既然司马家掌控朝中绝对权力,当然不涉及高层次的追责,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找到新的傀儡天子。经过思考,司马家选中了曹奂,我们今天的故事,也由此拉开帷幕。
曹奂字景明,是曹操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曹冲的同胞弟曹宇,也是在曹叡托孤大战中"败"下阵的王爷。甘露三年,曹奂被封为安次县常道乡公。曹髦去世后,公卿商议奉曹奂为天子。六月曹奂到达洛阳,根据规矩先要去见皇太后,然后在太极前殿承继大统。话说曹奂是曹操的孙子,但是如果曹奂要继承皇位,根据太后曾经的意思,曹奂必须要认曹叡为父,这样的话曹奂只能自己降一辈,如此一来很多事情就都乱了。
景元元年六月,曹奂想要封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公,增加司马昭两个郡的食邑,加上之前总共十个郡。另外还要赏赐司马昭九锡之礼。司马昭的亲戚,所有没有封侯的全部封为亭侯,总共赏赐钱千万,帛一万匹。面对新天子的赏赐,司马昭全部拒绝,毕竟如此敏感时期,还是不要多树敌招惹是非为好。
(相关资料图)
同月,汉献帝的夫人曹节薨逝,曹奂亲自来到华林园,派人持节为曹节上谥号为"献穆皇后"。下葬时,全程按照汉朝的礼仪制度。话说原本曹奂应该管曹节叫个姑姑,但曹奂称帝后辈分下降,如果按照我们民间的排辈,曹奂得叫曹节为姑奶奶了。当然,最尴尬的还在下面。
十一月,曹奂的生父燕王曹宇觐见天子,此行正是为了在冬至为天子送上祝福,同时正式向自己的亲生儿子称臣。父子二人相见比较尴尬,我们都知道曹奂本来应该叫曹奂为父亲,但曹奂过继给曹叡后,根据辈分,曹宇瞬间成了曹奂的叔爷爷。曹奂也借此机会想要对二人的关系有正式表态,于是曹奂下诏。
曹奂指出,古代有很多诸侯王,享受到了上表不称臣的待遇,而燕王如今应该根据古代的规矩,可以上表不称臣。另外对燕王要多多礼遇。
曹奂下诏之后,大臣们也跑来迎合曹奂。
有关部门表示,礼制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祖先,礼制最高应符合典制。陛下继承大统,抚临万国,承担着重担,继承着三祖(曹操、曹丕、曹叡)的基业。现如今燕王属于最尊贵的皇亲国戚,身为诸侯王。燕王躬秉虔肃,其德行可作为万国的表率。
有关部门认为,我朝在此时非常适合启用特殊的礼制,赏赐燕王上表不称臣的权力。另外在以后的日子中,燕王如果阅读了您的诏书,只需要回复"燕觌(见)之敬"。如果天子有事情咨询燕王,可用"皇帝敬问大王侍御"这样尊敬的说法。
有关部门也提出了其他建议,对于设计国家层面的正典或官方资料,朝廷仍然要按照原本的规矩办事,尤其是昭告天下的内容,必须要遵循君臣礼法。此时天子应该用"制诏燕王"的表述。但燕王可以享受"上平(现在常称为"抬格"。旧时书牍中遇尊称之词时,另行抬写,与上行齐平,谓之上平)"的待遇,并且在诏命、制书、奏事、上书中如果提到了燕王,需要执行"上平"的写作规矩。
有关部门强调,在平时除非宗庙祭祀之事,所有人都不能直呼燕王的名字,事、上书、文书及天下官吏百姓都不能冒犯到燕王的名讳,以此来增加对燕王的特殊待遇。
有关部门总结,如此一来,上到尊重典制和祖宗制度,下到实施过程中孝德厚美,二者都不耽误。这些礼节应该执行,并广而告之。
从此,燕王曹宇获得了与天子对话礼节方面的优越。同时,魏国中"宇"字也变成了需要避讳的字,大臣们平时写东西如果提及燕王还要抬格,看起来一切都挺麻烦。其实我们知道,麻烦不了两年了。
文:正聊三国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国趣事,请多多关注,正聊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