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的 7 月 28 日," 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 " 召开,掀起了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反腐风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周时间过去,医药企业解散营销群、医疗机构展开检查与自查、二级市场医药板块反应强烈,无不在说明这场医疗反腐的范围之大、势头之猛、决心之强。
新一轮医疗反腐展开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医药公司销售总监,展现医药行业的 " 风暴一周 "。
医生:同学的名字登上反腐通报
近一年多时间以来,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谢明(化名)已经从反腐通报上看到了两位大学同学的名字。这是另一种形式上的 " 同学会越开人越少 "。
8 月,医药反腐的声浪再度响起后,谢明所在的医院暂时还 " 风平浪静 ",但平静的表面下依然涌动着忐忑的情绪。" 总会来的,只是暂时还没到这里而已。" 谢明说。
对包括谢明在内的三甲医院医生们来说,反腐并不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动作。类似的 " 风暴 " 时刻,已经来过很多次。有时候以检查的形式,有时候以自查的形式,有时候则是纪委通报上那些熟悉的名字。
谢明说,医院的自查会,在过去几年中开展了好几轮。" 重点科室在会上直接被点名,使用耗材比较多的心内科、骨科常常是其中之一。院领导直接点名一个科室需要清退多少钱,按医生级别、年资,再自行分配 "。
医药回扣一直是打击的重中之重,高值、高频使用的耗材亦如此。但近年来,反腐还出现了一些新环节、新内容,针对医保基金的检查就是其中一项。
反腐风暴再起的前两个月中,谢明所在的医院刚刚接受了一场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针对定点医疗机构的飞行检查,范围主要是指对医保内控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情况等方面的检查。
谢明称,近年来才开始的医保基金飞行检查也是医疗反腐的其中一个环节,主要检查医院重复收费、分解收费、骗保等等。
这样的飞行检查在过去几年密集进行。数据显示,4 年来,飞行检查已累计发现涉嫌违法违规资金 43.5 亿元。
今年 7 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开展 2023 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 2023 年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通知明确,今年将选定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三个领域作为检查重点。
这次飞行检查,计划在今年 8 月至 12 月实现全国覆盖。
谢明虽然说,医疗行业反腐已经不是新鲜事,医生也已经习惯了。但他仍然提到," 这次不一样了,是全国的反腐风暴 "。
那个医药代表在门诊和住院部自由穿行的年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院内到处张贴的 " 医药代表禁止入内 " 的警示语。谢明回忆说,早年间,医药代表可以直接等在医生的门诊外,等待病人看病的间隙或医生看诊结束后,进入门诊与医生攀谈。" 一家医院做得大的医药代表就那几个,早就在医院混得脸熟,甚至保安都认识他们,但没人管 "。
这些保安都认识的医药代表,早已在那个时代赚到了足够的财富,并在风声改变时早早另做打算。留下一个发生剧变的医药行业,和身后境况截然不同的年轻医药代表们。
和年轻的医药代表一样,年轻的医生也在应对变化。谢明常常会听到,刚进院几年的年轻医生说自己的工作常态就是 " 常常在开会,时时在检查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微信群解散、学术会议推迟……
8 月 7 日这天,南方多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李超(化名)觉得今年热得特别早、也特别猛。上午 10 点刚过,室外白花花的阳光已经非常刺眼,把天空照得像一面镜子。李超是国内一家知名医药企业的区域经理,往常的周一这个时候,他都会在办公室开部门例会,但此刻他正悠闲地躺在沙发上刷手机。
一周前的 7 月 28 日,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掀起了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反腐风暴。
刚开始李超没有太在意,医药反腐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常态化进行,但一周时间下来,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次的反腐力度对行业的冲击。8 月 7 日,他在电话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细数,微信群解散、学术会议推迟、医院开会要求自查、医生拒绝线下拜访。
证券时报此前也报道:随着全行业、全链条反腐行动的深入,近期已有多场学术会议延期或取消。原计划于 8 月 6 日举办的太原市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病理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胸部学组肿瘤病理诊断学习班,于 8 月 3 日宣布延期举办,原因是 " 受客观因素影响 "。此外,原定于 8 月 12 日 ~13 日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 "2023 华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高峰论坛暨 CCEC · 花城影秀 " 也宣布延期举办,官方表示原因是 " 由于时间冲突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有亲身体会。在一周前进行的某学术会议上,主持人宣布该会议将在一周后进行下一场次,旁边的工作人员小声提醒称," 现在不一定办得了 "。
李超也给记者分享了一些同行群里的聊天截图,谁谁被查、药企办事处 " 被端 " ……其实全无法辨别真假。这场风暴来得又猛又烈,同行也都在观望,但大家在交流中都反馈,最近一段时间都不用跑医院了,也有人已经在考虑转行。" 现在都在看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比如解散微信群,也是有药企先做了,我们就跟着这样 "。
过去一周,李超所在的公司也在研究接下来如何保证合规性。
李超所在的企业经营医疗耗材,这是 " 重灾区 " 之一。经济观察报报道,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郑雪倩 7 月 29 日分析了近期的反腐动作,她同时介绍了一项受国家卫健委委托开展的课题,该课题在梳理过去十年涉及医疗领域的 2900 多例刑事判决书后发现,涉及行贿受贿的判例,器械、药品和耗材分别占比 40%、30%、20% 左右,45% 的行贿受贿行为发生在决策环节,49% 的行贿受贿行动者在行政管理部门,正职领导占比达到 30%。
而行贿手段除传统的提成、回扣等之外,讲课费、学术会也成为了可包装利用的手段之一。
李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讲课费 " 是看起来合规的途径,它是签了合同的。
此外,通常情况下,药企以学术会议的形式,主讲医生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相关产品。
" 这是有意义的,有些是科研项目,有些是新产品,可以通过这些专家的科普和患教工作,让更多医生更快地接收和了解相关信息。医生也贡献了自己的学术力量,获得经济回报也是合理的。" 但李超也说,这种学术会议和讲课费,这几年有点变味了。
在他的记忆里,早几年专家的讲课费为 2000 元,现在变成 3000 元、甚至 5000 元。还有些学术会直接变成了药企的产品宣传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药企、药商赞助医学会议在国内已成为常态。为规范医生执业及学术交流行为,原国家卫计委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发布《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 " 九不准 "》后,国内多个省份先后出台相关措施,但很多医疗学术会议和药企、药商之间的关系仍 " 暧昧不清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周参与的一场医疗行业会议上,四五家药企仍在会场外低调现身,一张长桌上摆放了几张名牌,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会场外人影走动,没人接近那张长桌。
A 股资本市场反应明显此轮医疗反腐的猛,还体现在医药板块走势上。
本轮医药反腐已影响 A 股资本市场一周,8 月 7 日医药板块继续整体回撤。有投资人士表示,近日医药板块大幅调整,主要是大家都受到情绪影响。
中国网报道,8 月 7 日,一份标题为 " ×× 省药品耗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 的部分文件截图流出。不过,上述报告的真实性目前未知。
记者注意到,7 日股价跌幅明显的一品红、丽珠医药,有投资者认为公司股价可能受上述调查报告影响。
据财联社报道,丽珠集团方面回应,公司认为 7 日的股价下跌属于近期医药行业反腐风暴逐渐加强,投资者情绪变化所致。" 对于网传‘涉及违规支出公关费用’的流言,公司有关注到,其内容疑似审计内容,对于相关内容我们正在调查核实内容与流言来源,若有必要会及时对外公告。公司目前没有收到相关部门配合调查的通知,公司销售费用占比是行业正常水平。"
除上市药企受到影响外,正处于 IPO 阶段的医药企业也恐经受更严厉的考验。
据媒体报道,最新《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显示,近期上交所围绕 " 医疗 IPO 企业开展销售推广活动 " 向中介机构提出四大关注要点,一是各类推广活动开展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各类推广活动所涉各项费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各类推广活动相关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四是经销商、推广服务商同发行人及其关联方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公允性。
上述报道还写到,上交所表示,医疗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往往较高,销售推广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颇受市场关注,销售推广费往往存在名目复杂、类别多样、可能用于隐性支出等问题,一直是审核关注的重点。
西南证券团队在研报中表示,短期来看,医疗反腐或将影响销售合规性较差的中小型药企以及非临床必需的利益品种,短期药械新品种入院节奏可能存在季度递延情况,尤其是临床获益较少、价格虚高、渠道空间大的品种。长期来看,未来合规销售有望成为常态,有利于临床必需且真创新的品种,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持续良性创新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