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好是高亮从贵州毕节来到浙江宁波的第20个年头,也是他在宁波自主创业的第11年。从工人到老板,从200平的作坊到5000平的厂房,从家庭式生产到规范化工厂,20年来,专注线缆行业,高亮在宁波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高亮在生产厂房查看生产情况
(相关资料图)
“原本是要在家接父亲的衣钵,但我想着年轻人总要出来闯闯,历练历练。”高亮介绍,其父亲是家乡的一名村医,在父辈的打算里,原本高亮是衣钵相承也做个村医的,但在其闯一番事业的强烈思想驱动下,2003年,他走出贵州,来到浙江宁波,开始了他“草根”就业创业的奋斗故事。
“出来时我就下定决心好好学本领,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高亮回忆,刚到宁波进厂打工就给自己定了目标,上班就用心跟着老师傅学习模具加工,下班就在工厂义务帮工学习模具设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与坚持,终于有所收获掌握了一技之长。
有了前期技能学习的踏实铺垫,高亮开始尝到技能傍身带来的甜头,他的工作内容也在奋进中渐渐发生着改变。从一线生产工人到生产线管理人员再到部门主管……经年累月,在线缆铸塑加工制造上,高亮已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忙碌的生产线
实践的方向不断在发展中改变。“生产端已经熟悉,我就想着换个方向去努力。”2008年,高亮主动向公司申请去销售部跑市场,从业务员做起。他说:“如果2年时间没有突破,我就再回来扎实搞生产。”
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初入市场端跑销售,高亮以对生产产品的充分了解而快速进入角色并有所收获。“后来,市场线缆需求不断增长,产品常常供不应求,我就决定租一个小车间来自己做生产。”高亮一语道出从“打工人”成为“创业者”的契机。
站在线缆市场向上发展的风口。2012年,高亮买来几台设备,租了一个200平大小的厂房,找来3名工人,便正式成立公司开始投入了线缆插头的铸塑生产行当。
工人操控机器生产
“开始创业那几年,市场风向好,生产规模每年都在扩大,2019年产值就达到了6000多万,但人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高亮介绍,2020年4月9日,一场火灾,公司厂房被烧得一干二净,造成直接损失1000多万。
一场火灾让高亮多年的心血付诸一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高亮回忆:“那几天整个人都是懵的,好在没有人员伤亡,最终还是在朋友帮衬下重新租了新厂房、买了新设备,及时赶制订单,保住了客户。”
困难中的重新起航更能彰显“草根精神”的坚韧与倔强。如今,高亮不仅推动公司生产产品从线缆头铸塑拓展到了塑料粒子和各式电源线线缆生产,还积极转变贴牌生产模式,集中力量打响“天泰”自主品牌,生产产品通过20多个国内外安规认证,让产品热销国内外,年均产值达8000万。
工人操控机器生产
“线缆安全要求高、规格严,我们每生产一个新产品,首要任务就是达到全球各国的生产标准和资质认证。”高亮坦言,如今的电源线缆又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风口,未来,在加强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其公司将进一步做强品牌、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积极开拓新能源线缆领域新蓝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聂建云 杨静
编辑 段岚茜
二审 徐然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