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马伯庸小说改编可谓是影视市场的香饽饽。
光是开播的就包括《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风起陇西》好几部。
(资料图)
而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近期开播不久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
这是马伯庸唯一一本非虚构的历史读物《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第一案,也是他本人首次担任自己作品影视的编剧工作。且恰逢《狂飙》收官,《显微镜下的大明》顺势接档。
自 2 月 9 日上线爱奇艺,热度和口碑一路飙升,抢下了热门电视的榜一位置。
演员阵容上,张若昀 + 老戏骨,怎么看都是定心丸。
在此之前,张若昀被喊了好久的《庆余年》第二部,和《雪中悍刀行》第二部。也算在《显微镜下的大明》稍有圆梦感。
豆瓣评分 7.7,但口碑却意外的两极分化。
夸赞有多好听,差评就有多难听。张若昀怎么从 " 看点 " 变 " 瑕疵 "?
《显微镜下的大明》原著一共有 6 个明朝基层政治事件。
电视剧里只截取了书中的第一个档案 "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 " 进行改编。
而书中,马伯庸在序言里是这样描述的:" 这本书不是小说,是历史纪实。"
因为此故事本就是根据真实历史案件改编:
明朝徽州人丁丝绢税,最早从朱元璋时期就算错的一笔糊涂帐,百姓白白多交了 200 多年的税。
这是马伯庸在明代档案库里挖出来的历史:
" 因为这些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往往只能从史书中揣测,
但这个争议从头到尾,所有争议的文档、来往书信、政府公文都被保留下来里,
它给我们展现的不是一个片段,而是非常全面的案例。"
这本书上我们能从普通的民众视角里感受明朝的时代风貌和基层生活。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讲的是帅家默(张若昀饰演),仁华县远近驰名的算呆子,曾因为童年家中发生火灾变成了孤儿流落街头。
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帅家默平日里只懂算数,不通人情,智商封顶,情商为 0。
而火腿店少爷丰宝玉(费启鸣饰演)是他唯一的朋友。
而帅家默一次偶然在给乡亲丈量田地时,发现几乎所有人地契上的数字都有误。
于是一根筋地追查下去,竟然揭开了仁华县一个长达百年的赋税错误,和三千五百三十两的 " 错账 "。原本应该八个县一起分担的人丁丝绢税,竟由仁华县全部承担了,而且一交就是一百年。其他七县岁月静好,仁华县负重前行。
而后,帅家默一级一级上告,纠着官府改错,为乡亲们伸张正义。
结果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帅家默着急忙慌:" 仁华县的赋税帐册里,有一个大疏漏,我来提告,希望你们尽快纠正。"
县属户房事不关己:" 整个仁华县?那关你什么事?"
然后就是推脱责任:" 你得向上找啊。"
再到金安府户房,态度更为敷衍,直接拒不受理。" 这里是知府衙门,只接受下一级衙门的查账申请,你让仁华县行一道公文来,我们就受理。"
最后:" 再不让开,把你叉出去。"
而仁华县知县方懋珍的宗旨是清静无为,真的无所作为,懒得升堂、懒得审案、懒得主持公道。各级衙门默契踢皮球,八县合谋想让此事化小不予理会。
要打破这一百年来的规矩,帅家默在官员看来只是 " 添乱 "。最终也在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下,被冤入狱甚至判下死刑。
为了突出帅家默这个人物的设定,开篇的剧集中就用了不少镜头和桥段来衬托。比如测量田亩的时候,帅家默发现农户的地契和测量的数据是无法对应的,这个疑问一直围绕着他。
于是,作为算呆子的他,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对簿公堂,心里一直装着这个事。
而角色的张力在于,小人物以蚍蜉之力想要撼动大树的魅力。
只可惜,张若昀这次表演确实略有翻车。
滴溜溜眼神转起来,似乎要明示大家 " 瞧,我在思考 "。
但这个尺度拿捏明显不妙,以至于你甚至些许疑惑这到底是 " 天才 " 还是 " 傻子 "?读起台词一字一句,声音铿锵有力,却好像在演讲。总体用力过猛,强行刻画痴气有点装傻充愣感,最终落得 " 演技做作 " 的差评。马伯庸能看了,可惜还是不行小说影视化很难,而似乎马伯庸的作品尤其有难度。
本身原著的阅读就有门槛,他的书通常对于历史相当考究,读者想要读通读透,则需要一定的历史储备。
回望此前改编经历,《长安十二时辰》还算稍有讨论度,也没能逃过被观众吐槽节奏太慢没意思。
而后几部更是基本属于沉寂状态,其中《风起陇西》甚至在播出后收视率跌破央视底线。
有一说一的是,这几部剧都值得一提的就是画面感和道服化都十分优质。
置景考究,服化道细节,滤镜高级,弹幕不乏 " 电影质感 " 的夸赞。
《显微镜下的大明》已经尽可能的根据此前的几部作品的问题进行了优化,且剧集仍相较于小说,做了很多调整改动。对话更直白,叙事更简单,入戏门槛更低。
即便如此,该剧依然有极大难度,原著小说里大量的算术内容和辩论,影视化后呈现一种吸睛的动态场景并不容易。
马伯庸本人也坦言:" 就算我也没有办法做到把这些东西生动活泼给大家讲出来,就只能把它尽量简单化,可视化。"
把枯燥的算术进行可视化的呈现,严肃还是娱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着重笔墨于理科知识的税收,还是突出朝廷权利争斗的人心权术 ......
但最终,太多的桥段故弄玄虚,生拉硬凑,悬疑靠元素叠加,导致的结果就是,悬疑不成,喜剧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几位实力派配角为该剧加分不少,撑起了角色的演技看点,甚至因为太过精彩是可以抢走主角的风头的。王阳饰演的程仁清别具魅力,台词抑扬顿挫,在公堂上举止从容不迫。
戏骨高亚麟饰演的黄知府黄凝道笑里藏刀,心机颇深,同样凭实力抢镜。
但几集看下来,《显微镜下的大明》仍然存在马伯庸作品一如既往的慢节奏,影视剧化容易导致剧情节奏拖沓。马伯庸写书实力毋庸置疑,但编剧明显还是 " 水土不服 "。
正如评价所说: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有找到那个既能让观众喜欢、又有原汁原味原著表达的正确打开方式。"
且普遍人物形象并不立体,部分人物始终如工具一般,对立也过于直接。
至少从目前来看,优劣都十分明显。
胜在制作精良,班底强大。
败在主演用力过猛,剧情拖沓,受众少。
戏剧性有明显缺陷,但不算烂剧。
至于看还是不看,还得看观众个人喜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