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东明路街道、金桥镇充分发挥多方力量的作用,把治理触角延伸到“末梢”细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托起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将精细化管理延伸至社区“神经末梢”
(资料图)
近年来,东明路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构建“三微一体”(微网格、微机制、微平台)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源头信息在“网格”中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服务质量在“网格”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在“网格”中提效。
建强基层微网格
街道做精做细基层治理单元,划小划细至143个微网格,做到微网格划分覆盖辖区全部楼组,并实行连续编号,每个微网格建立党组织,配备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共计400余名,实现“支部建在网格、党员融入网格、事情办在网格”。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每一个微网格联动各方资源,由网格长牵头,动员网格内党员、退役军人、能人达人等力量主动对接网格内群众需求,参与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形成社会资源共享、服务群众共办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比如,翠竹苑居民区为让小区环境回归本色、为宜居家园增色,在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4个微网格党支部牵头,在微网格大力发动党员志愿者、治理达人、退役军人等,组建以党员志愿者为主力的“青青翠竹”先锋队,参与架空层整治行动,通过走访摸底、上门劝解、问题研判、加快推动等方面协助街道、居民区攻坚队伍开展工作,在第一轮清退中,555间架空层已清退542间,充分发挥了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拔点攻坚的一线高高飘扬。
探索治理微机制
通过居民区党(总)支部引领,微网格党组织牵头,联动业委会、物业等搭建多方协商议事平台,实行“收集议题-确认议题-拟定方案-召开会议-抓好落实-结果公布”闭环管理,实现“网格事、网格议、网格治”。同时形成常态化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力量对接下沉网格,做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每个微网格配备1-2名街道联络员,实行常态化走访联系机制,通过网格长约请,定期参与协商议事会,围绕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民生实事、堵点难点等开展经常性调研走访、协调指导,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切实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用好基层微平台
明确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建立居民“点单”、微网格“清单”、居民区“跟单”服务模式。
进一步推进科技赋能,推进“智慧网格”场景开发,加强线上应用场景与线下管理服务的有效匹配,在“一网统管”平台中,将视频监控、垃圾分类、物业监管、社区治理、街区治理、“五星智护”模块和智慧党建中的微网格有效嫁接起来,实现联动治理。
深耕微网格党建品牌,深化打造“青春领读人”“益聚东明·益起拍”“在职党员融社区”等品牌,绘就社区治理“同心圆”,让党员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贴心服务。
穿针引线建队伍,“阳光小屋”凝人心
金桥镇阳光一居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积极引导各方力量齐参与,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些问题。
汇聚自治主心骨
小区的树木多年没有修剪,让邻近的住宅无法晒到阳光。为了解决居民采光需求,阳光一居党总支在镇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从293户10个居民小组中推选若干代表加入物业和环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物管会),引导居民代表与物业经过几轮协调会,通过邀请更多的居民参与,楼组长等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开展征询,最终以90%的通过率达成共识,最后决定由物业公司先垫资,对小区树木进行大修。
针对物业服务合同已到期、业委会“换届难”等一系列瓶颈,阳光一居党总支将提高物管会自治能力作为破题路径。借修树契机,趁热打铁,组织业主按照法律规定参与自治,强化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通过物管会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摆出来让居民议,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居民表达意愿、反馈意见的渠道变得更加通畅便捷,这些措施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阳光一居党总支动员双报到党员、业主和居民加入小区志愿者队伍,并根据他们的特长情况安排岗位认领,组建了平安巡逻、自治项目管理、居商联盟等多支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小区的安全巡查、环境监管、医疗救助、邻里调解、普法宣传等服务,与物业形成了有效互补。
打造居商互动体系
阳光欧洲城小区外围沿街一排都是门面房,楼下是商用产权,楼上是居住产权,已开业的140家商户形成微商业圈形态。阳光一居党总支广聚党建伙伴,将沿街商铺纳入微网格管理,对商铺和人员进行摸底调查,掌握资源和队伍。通过活动搭建平台,建立居商矛盾的协商解决机制和诉求响应渠道;通过与商铺签订居商公约,认领志愿者岗位等方式方法加强对商户的日常管理;通过活动联办、项目共推等方式加强居商互动,发挥核心商户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设立共治联络点
阳光一居党总支充分探索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打造“共治家园、居商联盟”自治项目品牌,邀请社区能人参与小区闲置岗亭微改造,将小区门口的一处闲置小屋打造成阳光小屋联络点。
在阳光小屋,党员凝聚在一起,聚焦社区治理难点热点,如:公共空间乱堆物、小区乱停车、业委会成立难等问题,发挥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开辟共同的活动场地和议事空间,通过小区党员和商铺党员联手认领便民服务岗、小屋值守岗等岗位,从“网友”变“战友”参与沿街商铺的网格化管理,推进小区共治共享。
此外,阳光一居党总支通过联建共建,汇聚路桥市政、农商银行、金高医院等15余家共建单位的力量,为居民提供10余项服务清单,同时在阳光小屋放置急救包、针线包、伞等日常用品,搭建为民服务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