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监测过,网上疯传的骨折优惠,大半是假的,剩下的都是套路,一台燃油车跟平时优惠相差不大。”阿超是一家一汽丰田4S店的销售,这位95后性格爽朗很健谈,对抱着“抄底燃油车”而来的车厘子,直接掏出手机展示他搜集到的海报:“这些都是综合优惠,不是现金优惠,隐形条件谈下来其实跟平常没差别,只是湖北C6火了,大家都搞点噱头吸引流量。”
和阿超类似,在车厘子探访多家合资4S店中,很多销售人员都主动谈起了东风系大促对其影响:湖北骨折价是抢了一波,但很多是对国六A库存车清理,而且满足条件很苛刻;目前广州车价还很稳定,地方政府没给补贴,店里按淡季的优惠报价。而且到最后,大家都似漫不经心加一嘴:有品牌价值在,我们不像特斯拉大幅降价,不然后续怎么卖车?怎么跟用户交代?
【资料图】
事实上,敏感的行情也证明知他们所言非虚。车厘子通过走访发现,广州地区合资4S店燃油车价格优惠是有小幅下降,但更多源于淡季而来的降价,而且优惠多也只是针对店内的现车,若需要跟厂家协调的指定颜色、配置车型,优惠还会大幅缩水。至于吵的沸沸扬扬“国六A转国六B”库存压力,广州经销商早就没有了。
诚然,他们也如全国的同行一样,想促成每一个进门顾客的订单,可见淡季压力之大。就像一位上汽大众4S店销售经理恰到好处的暗示:“只要有心买,天天都是大促日。”
燃油价格体系,坚挺中带点无奈
东风日产楼兰,就因一张“买楼兰送轩逸(图片|配置|询价)经典”的海报,成为“键盘侠”捕捉的重点。实际上这款冷门车型本来就有6-7万的降价,而轩逸经典款不到8万就能拿下,相比“买一送一”的优惠,海报价只是多了1万优惠,更何况不是现金优惠。而在广州的东风日产店内,像天籁、轩逸等热门车型,比平时有多5千元左右的降幅,但销售人员明确是淡季的优惠,他表示东风系降价提升了店的曝光量,但也是短暂的:“只要有新热点一刷就没人记得,日常卖车还是靠品牌力。”
如果对照主流合资品牌今年1-2月销量跌势,大家日子都过得不咋地,一方面是春节放假和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等客观因素,市场大盘下跌了30.2%,另一方面,开年以来燃油车销情持续低迷,前两个月燃油车卖出190.9万辆,是新能源车的2.4倍体量,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燃油车萎缩30.2%,以燃油车为基本盘的主流合资品牌,销量成绩自然大受影响。
在一众跌势双位数的合资品牌中,上汽通用跌幅高达4成,而且广州并不是其传统销量强区,销量压力可想而知;但进入店内没感受到网上渲染的“骨折价”,威朗Pro、君威、昂科威的优惠行情如常,昂扬因为是刚上市不久的新车,优惠还没那么大;一汽丰田4S店的情况也差不多,正在做店面精选车活动,主销燃油车型维持日常优惠。
至于处在风口浪尖的标致雪铁龙,广州店内也未见抢购潮,与其他品牌4S店相比有点冷清。销售人员笑称,全部国六A的C6都运到了武汉,湖北的风浪也打不到广州来,“除了标致508是旧的定价系统,有3万元的降价,其他车型像凡尔赛、标致408,都是厂家统一定价,像新能源车那样透明了。”
早前,乘联会在2月全国分析时,提到近期车市的降价,受春节和政策退出等综合因素影响,而不是因为湖北的“海啸式”的降价触发,“符合预期的走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它并不是全系列、全面的推动,资金也相对有限,跟我们‘双十一’促销一样,促销完后还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不会对车市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第一次正面交锋?
一线市场的行情坚挺,但网络的“众口铄金”还在继续。前两天,包括奥迪、保时捷、领克在内的车企,对外明确不打价格战;上汽大众、广汽集团则推出限时限量的补贴政策,如果说前者是维护品牌形象不得不发,那么后者不管真实优惠幅度多大,都有借势为渠道多点一把火的味道。
轩逸最低售价:7.38万起最高降价:2.6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54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88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68万起 | 1480辆若说这波“骨折海报”冲垮了合资燃油车的价格体系,无疑看小了合资耕耘多年积累的品牌资本,况且当下市场主体依然是燃油车,购买群体虽在萎缩,但绝对数量依然庞大。诚然,这次合资燃油车面临的竞争和以前都不同,无论是新能源品牌降价,还是自主新车高调的“油电同价”,都在“透支”市场对合资燃油车的购买力。就好比盘踞山顶多年的燃油车,听了山下新能源少壮派的冲锋号角很久,醒觉起来才发现大军压境,并开始形成围攻之势,再不主动迎战就没机会了。
这里感触最深的是新能源“优等生”比亚迪的市场行情,目前宋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 88元抵6888元,海豹也有预付88元抵8888元的活动,提车时间也大幅提前。无可避免受特斯拉降价影响,需要让出点利润确保市场占有率。店里的销售也直认,那么多家品牌新能源车,他家的优惠是最少的。
这难道不是品牌的底气,对自家产品高度自信和消费群体的精准把握么?但这份底气,笔者没有在任何一家合资品牌,包括豪华品牌的门店看到。现在,一家合资车企主动降一点价,让出一点利润就能把燃油车卖好,那么这品牌仍能把市场主动权握在手中;相反,跟风降价短期降低单车利润,长期以牺牲品牌形象为代价,这点大家都很清楚,这也是合资燃油车价格战打不起来的最真实原因。
所以,你可以看到传统车企一边拼尽全力卖好燃油车,一边也在“自我救赎”,努力把基盘中的新能源车销量比例扩大。比如进入广汽本田4S店,它的大屏幕放着雅阁混动和Model 3比较——“雅阁混动优于特斯拉5.6万元”;也比如两田一产、BBA在内的门店,一进门销售人员热情问“看油车还是电车?”,还很积极推荐旗下新能源车型,一改前两年对新能源车不上心的状态。这种努力对合资销量大盘贡献如何?我们不妨期待下。
无疑,这是疫情三年来,新旧势力双方最直接、最惨烈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最先倒下的是谁?不会是新能源大户,也不会是主流合资车企,而是辨识度日渐模糊、市场体量日益变小的品牌。在一线城市这种感觉还更加明显,在一家专门卖上汽集团汽车的园区门口,营业多年的雪佛兰门店关停,取而代之的是上汽旗下的智己,而荣威展厅也缩小了,让了部分位置给飞凡汽车。至于昔日的斯柯达4S店专营店,也变成了与小鹏、哪吒分庭抗礼,同一个经销商开始了转型的尝试。
写在最后
零跑朱江明曾讲过,当新能源车卖得比燃油车更便宜时,新能源车才有长远的活路。而电动车成本追平燃油车的节点将发生在2025年,也就是说在这2年时间内,山顶的合资车企和山下的新能源少壮派,针锋相对的机会定必越来越多,鹿死谁手还不好说,真要看谁拿到电动车主动权。不过至少这2023开年第一战,新能源少壮派打得声势浩大。